
在传统概念中玉就是美丽的石头,刘斌引用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了前人对玉的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的内涵:“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玉器在中国有着八千年以上不间断的历史,经历了从装饰到礼器,从道德人格化再到世俗的过程。因此,探究几千年的玉器的历史,可以说是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玉器距今约8000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玉蚷。“至距今6000年左右,玉蚷这一具有观念形态的代表性的玉器逐渐失去其唯一性的地位,取而代之的首先是玉璜(见图一),继而生成了玉镯、玉钺等许多新的玉器种类。玉璜是贵族女性的象征物,男性的墓葬是没有出土的。”刘斌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解说。
其后中国的新石器时代进入到中期后,也就是距今5000年左右,各个文化圈的内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统一,这时期的信仰慢慢形成各自独立的内向的倾向,玉器等代表观念和权力的器物走向系统化和礼制化,而信仰的形式从原来的抽象化形体概念发展成较具象的偶像概念;从原来的自然与动物的崇拜走向人性化或人格化的神的崇拜。
人格化的玉
如前文所言,玉在汉字中是美好的象征,而在历史典籍中,关于用玉和玉的理念的记载,主要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礼记玉藻》中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诗经》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春秋战国时代,崇玉之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完璧归赵”及“随珠弹雀”的典故传诵千古,“和氏之璧”与“随侯之珠”等玉器被奉为天下之至宝,引起诸侯之间的纷争,以致于墨子、韩非子等许多思想家立说批评这重玉之风。
神化的玉
秦汉以至南北朝,进一步发展了自上古以来的灵物观念,以玉敛尸的风俗,可谓空前绝后。刘斌指出,《周礼》中即有“疏璧、琮以敛尸”的记载。春秋战国时代,一般只见有玉覆面和玉含,而汉代则发展为以金、银或铜线穿缀的包裹整个身体的玉衣。东晋《抱朴子》中说“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普通人一般只在口中或手中放玉,《后汉书礼仪下》称为“饭含珠玉”。
从汉代玉器的演变来看,自汉武帝之后,用玉制度日趋完备,而装饰玉趋于简化。“所谓用玉制度的完备,是指葬玉制度而言,汉代盛行厚葬风气,从皇室贵族到官僚豪强,无不重视丧事。葬玉制度中,最重要的是玉衣的使用。”刘斌继续讲述:“玉衣又称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所使用的殓服。《后汉书礼仪志下》载:‘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玺、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铜缕。’”东汉时期,铜缕玉衣的使用较普遍,除王侯家族成员外,高级官僚、贵族也有使用,汉代皇帝还常常赏赐玉衣给朝廷重臣。
当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玉器距今约8000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玉蚷。“至距今6000年左右,玉蚷这一具有观念形态的代表性的玉器逐渐失去其唯一性的地位,取而代之的首先是玉璜(见图一),继而生成了玉镯、玉钺等许多新的玉器种类。玉璜是贵族女性的象征物,男性的墓葬是没有出土的。”刘斌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解说。
其后中国的新石器时代进入到中期后,也就是距今5000年左右,各个文化圈的内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统一,这时期的信仰慢慢形成各自独立的内向的倾向,玉器等代表观念和权力的器物走向系统化和礼制化,而信仰的形式从原来的抽象化形体概念发展成较具象的偶像概念;从原来的自然与动物的崇拜走向人性化或人格化的神的崇拜。
人格化的玉
如前文所言,玉在汉字中是美好的象征,而在历史典籍中,关于用玉和玉的理念的记载,主要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礼记玉藻》中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诗经》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春秋战国时代,崇玉之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完璧归赵”及“随珠弹雀”的典故传诵千古,“和氏之璧”与“随侯之珠”等玉器被奉为天下之至宝,引起诸侯之间的纷争,以致于墨子、韩非子等许多思想家立说批评这重玉之风。
神化的玉
秦汉以至南北朝,进一步发展了自上古以来的灵物观念,以玉敛尸的风俗,可谓空前绝后。刘斌指出,《周礼》中即有“疏璧、琮以敛尸”的记载。春秋战国时代,一般只见有玉覆面和玉含,而汉代则发展为以金、银或铜线穿缀的包裹整个身体的玉衣。东晋《抱朴子》中说“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普通人一般只在口中或手中放玉,《后汉书礼仪下》称为“饭含珠玉”。
从汉代玉器的演变来看,自汉武帝之后,用玉制度日趋完备,而装饰玉趋于简化。“所谓用玉制度的完备,是指葬玉制度而言,汉代盛行厚葬风气,从皇室贵族到官僚豪强,无不重视丧事。葬玉制度中,最重要的是玉衣的使用。”刘斌继续讲述:“玉衣又称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所使用的殓服。《后汉书礼仪志下》载:‘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玺、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铜缕。’”东汉时期,铜缕玉衣的使用较普遍,除王侯家族成员外,高级官僚、贵族也有使用,汉代皇帝还常常赏赐玉衣给朝廷重臣。
经历八千年的时间洗礼,玉在中国文化里一直扮演着吉祥之物的角色,时至今日已是民众化的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