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有玉则刚
玉,这一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它形成于几亿年前,被发现于几千年前,它经历了从神秘到神圣、从高尚到高贵、从膜拜到赏玩、从垄断到自由、从收藏到投资的诸多过程,玉自身没变,只是我们对玉的认知在变,从而形成了玉的时代变迁。作为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我们更应该:爱玉、懂玉、赏玉、惜玉,因为玉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它在我们的文化中从未间断;玉是华夏文明的符号,它贯穿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史;玉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我们史前时期的先祖就已经将它奉为通灵神器......
中国的玉文化有八千年的历史,比中国的文字历史还要早几千年。在漫长的玉文化历史中,玉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不同意义和功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唯有玉伴随于始终,出现在每一个历史节点,是我们研究和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史料物证。在玉文化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经历了神玉时代、国玉时代、冥玉时代、官玉时代、赏玉时代和藏玉时代。
神玉时代:在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玉被认为具有通灵神奇,在这一时期,玉都是被制作成祭祀、祈福的礼器,只在重要时刻或重大事件中使用,用来进行“天人沟通”。这个时期玉器的形制和纹饰对我们现代人来讲,有些难于理解,我们也只能借助专家的分析和推断去理解和欣赏。典型的文物包括:玉猪笼(下图左)、玉琮(下图中)、玉璜(下图右)
国玉时代:自春秋到汉代初年,玉被看作是统治权的象征,是国家的象征。这个时期以和氏璧的出现为标志。和氏璧制成于战国时期,后经秦始皇将其制成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历经汉、三国、晋、唐、宋诸朝,最终不知下落。在那个时期,谁据有了传国玉玺,谁就认为和被认为是一国之君,可以号令天下,不知有多少战争和生命是为这“传国玉玺”。也正是这种深深认知,使得历代王朝和君主无不以玉为材质,制成“国印”,即玉玺(下图左)。时至今日故宫博物院依然珍藏着乾隆时期的二十三方玉制的宝玺(共二十五方,另两方分别为檀香木制和金属制)。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奥运徽宝(下图右)正是借喻了玉玺的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
冥玉时代:在汉代,玉的使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其特殊主要是因为金缕玉衣(下图左)和玉蝉(下图右)的使用。迄今为止我们能看到的玉衣都是汉代的,玉衣仅限于王侯,用于死后包裹尸体下葬。不仅如此,还有“玉握”和“玉塞九窍”的讲究,其中玉蝉是最为重要的一件,由于是放入死者口中,又称“琀蝉”,有“蜕变、转世”之意,而且玉蝉的雕刻十分有特点,被称为“汉八刀”。
官玉时代:在唐代三品以上的官员可按官级被授予不同玉质的玉带(下图左),是官阶的象征。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下图右)恰恰借喻玉带的等级概念和镶嵌结构。玉带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追求华美,我们从唐早期和晚期的玉带就可看出这种转变。随着玉的功能性的转变,玉的自身物理特性开始被认知,同时对玉的审美也逐步形成。从唐代开始玉逐步进入实用器阶段,同时通过构思和加工来展现玉的美。在中国的玉文化史上,唐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玉器从虚幻的象征性器物开始进入了贴近现实生活的实用和赏玩时代。
赏玉时代:在唐宋时期,玉饰、玉质器皿以及赏玩玉器已经出现,到了明清时期已经盛行,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高潮。在这个阶段,玉器所呈现出来的是其天然质地的自然之美和巧思制作的工艺之美的完美结合。这其中有壮观宏伟的“大禹治水玉山”(下图第一组左),巧用俏色的“桐荫仕女玉山”(下图第一组右),设计巧妙的白玉蚩尤环(下图第三组中),实用性很强的扳指、玉壶,凝聚美好祝愿的玉如意,异域风格的痕都斯坦器皿(下图第三组左),工艺高超的金银错玉器(下图第二组左),薄如蝉翼的薄胎器皿(下图第三组右),养心殿前的大玉璧(下图第一组中)等等不可胜数。这是中国玉文化的一个巅峰时刻,也是在这个时期玉开始与人更加亲近,玉不仅仅被观赏和使用,还开始被把玩,至此也就有了“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玉的神秘色彩逐渐被淡化,玉的观赏、实用和把玩成为了玉的新的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