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的善根不要随便轻视,一滴水、一滴水地积累,最后也能盛满很大的容器。古人言:聚沙成塔,垒土成山,纳川成海,积善成德。功德要一点点积累,小小的善法还是应该去做。三国时期的刘备在临终时,也曾告诫过儿子刘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许多人一提到“做善事”,就会有一连串的意念:“这是有钱人做的事”“要捐钱出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觉,认为“做善事”就等于出钱。要“出钱”,才能“做善事”。亦有“不出钱”能做的善事,如:扶老人小孩及失明伤残人士过马路或上下车,让座位给孕妇或老人,出言语安慰病危或轻生之人,鼓励意志消沉之人,助人骨肉团聚,容人之过错,施恩于人,勿求报谢,捐血救人,诸如此等,都是不用花钱而能做到的善事。“做善事、种福因”的门路固然广泛,但很多善事要遇到机会才能做的。如果立心刻意去做,也不可能一下子做得多。当然,有心去“种福”的人,平时都不会放过每一个种福的机会。
探访孤儿院。携带食品、玩具、衣物、益智儿童读物等等,在探访时间内前往,分给孤儿,感受着孤儿们的欢笑和自己心灵上的快乐。
探访老人院。购买水果、饼干、奶粉、日用品等,然后送到老人院,分给老人。如果你有探访老人的经历,在分送礼品食物之时,见到她(他)们蹒跚前来,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食品,两眼噙着感动的泪花,面露笑容,有的迫不及待用颤抖的手剥开果皮,将果肉放进脱落牙齿的嘴巴里。目睹这些喜悦的镜头,在分享老人的欢乐之余,你将体会到自己的善举有多伟大。
我们用一些物质上的施舍,加上一颗“爱心”,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心灵上所需要的温暖,在无形中已经种下了福因。所以,有心行善积德之士,是不会轻易疏忽这些带给自己善根最佳的时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3 11:21:5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