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一隻狀如“鴿子蛋”的和田玉籽料拍出120萬的消息,刷爆了玉友們的朋友圈。區區27克的小籽料,大小還真跟鴿子蛋差不多,憑啥賣出如此天價?難道和田玉籽料已經稀缺到如此程度,必須以超過黃金百倍以上的價格成交方能體現其價值?又或者,這又是哪位“大廚”狂“炒”的結果?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這枚“鴿子蛋”吧。
白玉歷來是和田玉中的上品,這隻“鴿子蛋”也不例外,可以說就是一塊完整的白玉籽料,幾乎沒有綹裂、雜質等瑕疵,形狀也比較好,更難得的是料子的兩頭都有邊界清晰的黑皮包裹,“千年紅萬年黑”嘛,黑皮大概率預示著玉質相當不錯,其價值在圈內是得到高度認可的,況且還是兩頭黑皮、中間全是“白肉”的所謂“天地皮”!
天地皮比較罕見﹔黑皮比較罕見﹔完美無瑕的籽料比較罕見﹔白度、細度、潤度均不錯的籽料比較罕見……好幾個“比較罕見”集合在一塊料子身上,自然也就意味著十分稀罕,當然也有十分珍貴了。至於是不是因此就值120萬,則見仁見智,玉友們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在我的一幫玉友中,就有認為純屬炒作,明顯不值這價的:“你想啊,也就27克,充其量也就雕個挂件,120萬再加上與之相應的雕工,怎麼也得200萬左右了,200萬買個挂件,腦子進水了?”
反對的聲音馬上響起:“誰有你這麼傻?用於雕刻的料子叫‘做料’,雕刻的作用不外乎挖臟去綹掩瑕,再整點‘藝術形象’上去。‘鴿子蛋’這麼完美的料子拿去雕,不是犯傻是啥?玉諺有曰‘好玉不雕’,什麼叫好玉?普品之上就是好玉,現在就連精品籽料都不會有人拿去雕了,何況‘鴿子蛋’這樣的絕品!”
“正方”“反方”吵翻了天,和事佬來了:“其實,雕與不雕不取決於咱們,而取決於料子的擁有者。你們操這份閑心干嘛?”
仔細聽了一下,真正有爭議其實還不是這塊料子,而是這塊料子身上所附加的價值:究竟值不值120萬。
爭吵完畢,玉友們各自散去。我也急急地趕回家,看能不能從自己的藏品中找出類似鴿子蛋的料子來,哪怕長得“連相”也行。剛才玉友們“去也匆匆”,不難想象,他們的心思恐怕也跟我差不多吧。
翻箱倒櫃找了個遍,結果卻比較遺憾:雖然有些特色的料子也翻出了好幾塊,但真正長得像“鴿子蛋”的卻真沒有。話又說回來,怎麼可能有呢,人家那可是獨一無二的絕品,要不怎麼能賣到44444元/克?
根據以往的經驗,一般拍賣市場上拍出了令人驚訝的“天價玉石”,都會刺激和田玉市場走出一波行情。不過近來玉市一直偏冷,跟人們常說的股市的熊市有點像,借“鴿子蛋”高價成交這一“利好”走出一波大牛市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但也有“老市場”認為,走一波“小陽春”行情的可能性倒是不小。畢竟,和田玉跟房子不一樣,沒法推倒低矮房屋再建高樓﹔跟一些哪怕很珍貴的木材也不一樣,樹木即使生長再緩慢、對生長的環境條件要求再嚴苛,畢竟也還可以再生嘛,而和田玉尤其籽料挖一塊少一塊,藏一塊少一塊,雕一塊少一塊,隻見消耗卻無法再生,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喜歡和田玉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還有一些炒作資金逐利而入,和田玉尤其是籽料的價格上漲就必然是“華山一條路”了,更別說精品、絕品之類玉友們平日裡難得一見的稀罕之物,這樣的東西究竟以什麼價格成交,隻能是買賣雙方之間“周瑜黃蓋”的事了。
周末再去到玉石市場,果然發現籽料價格有所回暖,尤其有點特色的料子,價格居高不下。我看中了一塊黑皮青玉,也就200克左右,原以為千元以內就能拿下,沒想到老板開到8000元,直接封死了我的還價空間,隻好放棄。剛一放下,旁邊一男一女兩隻手都立刻伸向了這塊石頭——嘿嘿,稍微有些“顏值”的料子都這麼搶手,真正的達到珍罕程度的絕品料子賣出天價,又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呢?
一位玉友的話倒讓我們似乎領悟到了一點藏玩和田玉的真諦:“普品再多,價值卻不大,看見好東西心裡痒痒,資金卻壓在一堆普品上拔不出來,這就是所謂‘三千粉黛無顏色’。還是學學人家唐明皇,直接無視‘三千粉黛’,獨寵‘絕品’楊貴妃。趕緊毫無保留地拋售中檔以下的料子,‘集中優勢兵力’,娶回一個‘楊貴妃’吧!”
這話雖然有點糙,但你別說,還真是這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