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和田工美论坛 (http://www.htjade.cn/bbs/index.asp) -- 休闲桃源 (http://www.htjade.cn/bbs/list.asp?boardid=2) ---- 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 (http://www.htjade.cn/bbs/dispbbs.asp?boardid=2&id=8102) |
| -- 作者:小侯 -- 发布时间:2015/3/9 11:48:14 -- 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 商人爱钱,武士爱刀,屠夫爱肉。文人呢,自古爱玉。 记得小时候,看过和氏璧的故事。那楚人卞和怀抱美玉而不得赏识,历尽艰难终得名主。既悲壮,又让人感动。过去了这许多年,这场景还时不时在心中涌现。我知道,这是一种心理作怪。凡是文人,大多都自譬为玉。不得赏识,就悲愤、就哀怨、就感叹。 我既然是从北大中文系毕业,自然也有文人情结。还记得在当年的北大五四操场,凌晨5点爬将起来,长篇累牍地背诵《离骚》、《九歌》。以至于平日说起话来也咬文嚼字、摇头晃脑,实在是骚体作怪。我写诗的笔名叫骆英,就是取了离骚中的诗意。那原句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再翻开《辞海》,你就会发现这“落英”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一种是早晨刚开的花,一种喻为傍晚刚谢的花,真正所谓“落英缤纷”。 既是文人,自然爱玉。可喜的是,经了商,做了富文人,第一件事是快快地出诗集,第二件事便是收藏和田玉。这和田玉产自昆仑山脉,据说开采至今,已有8000年的开采史。大约是到了清代,奉为宫廷玉,皇家收藏。据说慈禧老太太皮肤之好,就是和田玉所赐。她每日拿着一块美玉,在脸上擦,手上蹭,既养了玉,又美了容,使玉文化发挥到了极致。算来,我收藏和田玉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从喀什玉龙河的挖玉人到乌鲁木齐、北京的玉贩子,大多识我。有了好玉,他们往往千方百计找到我。有几个人汉话都说不利落,却是对我极为信任。他们经常一拿就是价值成百上千万的玉找到我。半生不熟的汉话说上两句,起身就走,把玉留下来让我慢慢品赏。一开始,我还大吃一惊,拽了他死活要给他打一个收据,后来也就淡然了。因为这种信任让我感到温暖,同时,也让我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那就是绝不能失信。说这话是非常有意思的。当下的许多商人、文人,发财暴富之后,天天去玩夜总会,比着在商务会馆洗头捏脚,比着买什么宾利、迈巴赫斗富。我呢,常来常往的却是这些昆仑挖玉人,别有一番情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3-9 11:49:1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