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俏”皮进行时
作者:奥岩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15 18:28:30  文章录入:小侯  责任编辑:小侯

 

赏评嘉宾/奥岩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玉石分会秘书长

整   理/《中国收藏》记者  卢葳

 

 

买玉看皮是当下的流行,“俏”皮何以走“俏”,是个有趣的话题。

天然玉石经过天然的搬运、氧化等作用,形成了从黑、褐、深红、黄到浅黄各色各样、深浅不一的皮色。这些皮色的形状和分布又不尽相同,有的整片覆盖,有的斑驳陆离,还有的可能只是局部的零星一点。其结果,就是色彩的赏心悦目。

在皮色天然之美的基础上,玉雕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借助于皮子的造型,俏色巧雕,将皮色融为作品的组成部分,有的是一轮红日,有的是凤冠丹顶,有的是几抹彩霞…… 从而为单一的白玉增添了色彩变化,使其在视觉上更为丰富——所谓“俏”皮当如是,皮色在近年的走俏,也正离不开这一番“俏”模样。

值得注意的是,皮色之美不等于玉石之美,而只是它的一个方面。玉石的本质不在皮,也不在色,而在于玉质的感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温润”。既然皮色的功效在于“锦上添花”,形成更好的视觉效果,那么对其利用就应该是扬长避短、符合玉石本身特色的。如果一味偏好皮色,将皮色在一块玉石中所占的比例夸大,甚至为了迎合市场而不加选择地大面积保留,结果反而忽略了玉石之美,跟人们喜爱玉的初衷是不相符合的。

事实上,说到“流行”,多少有点三十年风水轮流转的味道。皮色之流行也就是近年的事情,前人更多将皮色视为天然白玉在搬运和埋藏过程中受到外来污染的产物,因而俏色只是偶然为之的一种巧合与调剂,属于“非主流”,有人甚至拿到玉石,第一件事就是把皮子去掉。

现代人对玉的理解已经和前人不同。历史上,人们更多是从文化、思想、精神符号的角度去感受玉,玉是礼器,是身份的象征,佩玉往往出于“德”的考虑,而非为玉石本身的美感所倾倒。现代人则不同,除了传承玉德的感受之外,更多是要欣赏玉本身所具有的特质。赏皮,赏色,赏玉质的温润,赏原石的形状,赏人工对自然的巧用。

正是这种着眼点的差异,使得现在的人总是尽力把一块玉中所有美的东西都挖掘出来,哪怕是缺陷。从这个意义上说,“俏”皮走“俏”的过程,也可以视为新时代中,人与自然融合的见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